可悲的是,中國關于城市化的種種設想都被高房價所利用。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的現行體制,我們的法制建設,跟不上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至,使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有別于全球其他國家的城市化進程,陷入了幾大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無法實現土地增值的全民共享。
縱觀全球各國城市化的進程,首先是在經濟繁榮時期實現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而在城市規(guī)模擴大的過程中,使擁有土地的人獲得了土地增值的收益。而獲得土地增值的人,在城市買房買車居住和生活,從而拉動了消費,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但是,中國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制。這個體制決定了,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所有土地的增值歸集體所有,然后由集體在分配給個人,在這種由集體再分配給個人的過程中,是中國不同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分配體制,也產生了無數的浪費和腐敗。由于鄉(xiāng)鎮(zhèn)一級政府在城市化進程中扮演的角色,注定了政府要分享集體的土地增值的收益,而且,往往在不知不覺之中拿的是大頭,所以,成為城市化進程的最大受益方。我們看見的許多城市周圍鄉(xiāng)鎮(zhèn)政府的宏偉的大樓,就是這么來的,有的鄉(xiāng)鎮(zhèn)書記鎮(zhèn)長一人就有整整一層樓幾千平方米在辦公,除辦公室之外,還有臥室、小會客廳、大會客廳、會議室、茶室、酒吧、露天酒吧、秘書室、司機室和文員、服務員,奢華的連美國總統(tǒng)也自愧弗如。
這還不說,到了村一級,村干部并不想和普通村民享受差不多的財富分配,也就是說根本不可能將賣地收入用來和大家平均分配,而是給村民出點子,把錢用來辦工廠、酒店和進城辦公司,在這里有成功的范例,但是絕大多數失敗了。而村干部和他們的子女卻將土地增值的收益揮霍一空。本應由土地擁有人直接享受的財富被瓜分和浪費。
誤區(qū)之二:農村向城市的單項流動是中國式的城市化。
有沒有人主動放棄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而去偏遠的鄉(xiāng)村工作和生活,有,但是很少很少,還會被社會看作的轟動的新聞。然而,這在日本東京的城市化進程中,確實非常普遍的現象。
中國的農民工可以進城,而中國城市的白領絕對不會去農村。因為第一有戶籍的限制,城市居民身份和農民身份有著天壤之別,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公共福利和社會保障,農民卻只能靠自己的土地升值,可是土地增值的財富卻不能完全享受;城市居民的子女上大學可以加分,農民子女想也別想;這種身份歧視使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變得十分幼稚和可笑。第二中國在發(fā)展公共保障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很少考慮農村,以至使農村的醫(yī)療、教育、市政工程、道路交通極度匱乏,不具備生產和生活的基本條件。第三政府管理素質太差。
所以,我們看見的許多事物往往只是表象,不是經濟發(fā)展的根本。比方說,許多農村人來城市打工,被我們的媒體放大到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地步,其實,這些農民工并不是來城市生活,而僅僅只是打工而已。與其說這是城市化,還不如說這是中國加入WTO以后,用我們的資源換來了西方的消費市場,換來了一些低端的就業(yè)和消費。這應該和我們所講的城市化無關。
迄今為止,我們看見的都是農村往城市的單項流動,而且這種流動隨時會產生回流。去年金融海嘯發(fā)生升后,中國有6000萬農民工重回農村就是這種單項流動的最好反映。而這種單項流動,對房地產的促進效應是非常小的。
誤區(qū)之三:失地農民在城市買房的少而又少。
中國目前的經濟危機,主要是產能過剩的局面沒有得到扭轉,而無力扭轉產能過剩的局面主要是城市的生產發(fā)生爆炸性的增長而消費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如果追溯消費力沒有呈現爆炸性增長的主要原因,那就是沒有實現農民在城市化進程中的財富的增加,沒有讓中國的農民享受到經濟的繁榮,反而讓兩極分化越演越烈。
反映在市場層面,那就是政府沒有辦法控制樓市投機行為。2007年927房貸新政,即二套房貸首付提高到四成,很快導致的局面就是樓市成交量的全面萎縮,房價的大幅下降。本來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但是,地方政府因欠債過多,怕影響土地出讓的收益,在2008年9月15日以后,各大城市自行取消了二套房貸政策,為樓市投機大開方便之門,才有了2009年上半年房價的重新上漲,整個樓市已經不再是為了解決民生所需,而是把住宅當作資本投機的工具,瘋狂的炒買炒賣。
從社會學角度來解釋這種現象,中國已經發(fā)生嚴重的兩極分化,有錢的人很有錢,在投資渠道有限而實體經濟不振的情況下,只有將資金投到不動產上,而這種投向因帶來了房價的上漲,吸引了很多購買力不高的人跟風炒作。
官方在媒體的報道上并沒有指出中國城市化的弊端,而是以城市化進程為幌子,誘導買家高價買房,才有高房價的持續(xù)。而在這種購買力當中,主要群體為投機炒家,其次才是年輕的白領和普通城市居民,真正失地的農民在城市買房時少而又少。這就是中國城市化的悖論。
免責聲明:凡本站注明 “來自:XXX(非家在臨沂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本站新聞中心,郵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