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盡管“吃穿住行”住排行第三,但對于大部分國民來說,住的問題實為第一。改革開放30年以來,“吃穿”兩項國計民生問題應該說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行”只是快慢,每年春運頭痛一回,過了春節(jié)就好,但“住”至今未能很好解決,百姓與政府都頭疼。
報載,廣東省“兩會”上有代表提出40歲以前租房、40歲以后買房的建議,立刻遭到網(wǎng)民攻擊,典型的憤怒是“請領導們帶個頭”等等,而許多委員則馬上附議支持,認為建議可行。社會各階層的反應都特真實,體現(xiàn)了各自的角度和立場。作為無房者,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想法質(zhì)樸而合理,作為政府及政府的代言者,想分出層次依次解決問題算是權宜之計??蔀槭裁匆徽劦酱藛栴}就沖突了呢?
關鍵在算賬。中國人和美國人及歐洲人的算術不會有差異,在租與買之間知道何種方式合算。按專家計算,我們在租買之間的比例已高達1:500,遠遠高于世界1:300的警戒線,簡單地表述就是買比租不合算,可中國人還是要買,不想租,原因何在?
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財產(chǎn)文化觀,鴉片戰(zhàn)爭一百五十年來的積貧積弱,讓中國人一刻不停尋求安全感,顯而易見,租沒買安全,買得再貴也安全一生,以生活本質(zhì)而論,安全比昂貴更重要。
西方社會大都在租房問題上對出租方給予嚴格限制,法律明顯傾斜于承租方,一旦租賃合約簽訂,無論社會行情發(fā)生多大變化,出租方無權提價,無權逐客,即便售房也必須帶著房客。這一法律,給了租客極大的心理安全感。所以在西方,租客一租幾十年的例子比比皆是,因為租與買之間的矛盾并沒像我們這么激烈。不知政府的決策者們考慮過這一點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