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仁將軍:臨沂大學紅色育人是一種文化的自覺
10日,在參觀了臨沂大學紅色館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原副政委李殿仁將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臨沂大學打造紅色大學的品牌,讓沂蒙精神走進課堂,體現(xiàn)了大學高度的責任感,更是一種文化的自覺。
李殿仁表示,高校不僅是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同時在傳承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開放后,全國各個高校都在打造自己的特色校園文化,臨沂大學開設紅色課程,打造紅色大學,對于沂蒙精神的傳承和發(fā)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沂蒙精神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教材,同時也走進了學生們的心中,這樣的培養(yǎng)方式更加扎實,也更加系統(tǒng),比單獨舉辦一個活動、唱幾首紅色歌曲更有效果,并且這種教育方式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長期性,甚至是一生的影響。臨沂大學這種紅色育人的方式目前已取得初步效果,值得向全國推廣。
“文化的競爭是最終極的競爭,文化的形成是人在創(chuàng)造財富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思想、理論、道德等精神上的產(chǎn)物,以人化人,同時又以文化人。”李殿仁表示,沂蒙精神來自于實踐、來自于群眾、來自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用沂蒙精神教育當代大學生,對于文化的傳承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著積極的作用。
從戰(zhàn)火中走來的臨沂大學即將迎來70年校慶,作為臨沂市的惟一一所綜合性大學,臨沂大學創(chuàng)造性地讓“沂蒙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文化教育走進校園,走進課程,走進活動,臨沂大學圖書館館長汲廣運認為,通過打造紅色大學,沂蒙精神已深深植根在大學生的靈魂中。
在《關于2011版本科培養(yǎng)方案中課程體系設置的指導意見》中,臨沂大學已將“紅色文化與沂蒙精神”列為通識必修課程,計16學時、2學分。汲廣運指出,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時期,如今社會正處于一個文化多元的時期,而大學生接受像紅色文化之類的主流文化的意識不強,臨沂大學實施紅色育人工程,通過沂蒙精神進課堂,讓教學形式“活”起來,積極組織大學生觀看謳歌沂蒙精神的影視劇、參觀沂蒙紅色基地、舉行形式多樣的紅色宣講活動,讓教學成效“實”起來,用科學的方法解讀沂蒙精神,用實踐的結(jié)果驗證沂蒙精神的育人價值,使學生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真正使沂蒙精神入耳、入腦、入心。臨沂大學的紅色育人工程實質(zhì)是在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zhì)兩個層面塑造對社會有用的人,打造信念堅定、道德品質(zhì)高尚又具有一定專業(yè)特長的人才,這種人才必定會受到社會的歡迎。
大學生閆嬌:愿做沂蒙精神的傳承者
10日正式開館的紅色館中,人們總能看到一位笑容甜美的女孩,她用悅耳的聲音為參觀者講述著沂蒙精神。這位女孩名叫閆嬌,是臨沂大學傳媒學院大三的學生。
2008年,在學校的組織下閆嬌第一次以大學生的身份來到沂蒙山區(qū)的敬老院,聽到老戰(zhàn)士向她講述革命年代的故事,這位來自濰坊的女孩才知道,腳下的土地原來是一片如此讓人敬佩的紅色熱土,同時也第一次知道了沂蒙精神。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臨沂大學創(chuàng)造性的將以沂蒙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文化教育,納入教育體系,校園中也開展起多種多樣的紅色教育活動。閆嬌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課本中多了《沂蒙紅色文化概論》,宿舍樓前的草地上安裝了大型的沂蒙精神雕塑,教室里也常常通過多媒體設施播放紅色影片。除此之外,沂蒙紅嫂大型圖片展、大學生千里沂蒙訪紅嫂,沂蒙精神進支部等活動也讓更多同學們有機會去了解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的教育,讓同學們學會了樂于奉獻的精神。”記者從閆嬌口中得知,作為大學志愿者工作部部長的她,每個學期都會組織大學生志愿者或走進社區(qū),或來到福利院進行各種志愿服務活動,來自各個院系的同學們總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當?shù)弥獙W?;I建紅色館時,閆嬌主動報名當起了館里的解說員。她告訴記者,每當自己解說中說起戰(zhàn)爭年代沂蒙人民“最后一口飯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也要送戰(zhàn)場”時,自己都會被感動。“過去沂蒙人民用鮮血鑄就了沂蒙精神,作為現(xiàn)代大學生的我們就應當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用行動來詮釋沂蒙精神,做沂蒙精神的繼承者。”閆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