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觀念儼然在整個家庭決策中起著舉足重輕的作用。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央視近期播出的《溫州一家人》,女主人銀花離婚了此前她的房被前夫賣出,而在之后扣子廠長買回那間老宅并向她許下約定終生的承諾時,面對依然熟悉的那間老屋,她熱淚縱橫。置業(yè)在這個女人看來,帶給她的是歸屬感,是一種依靠。一間房的功用要遠遠大于一個住所、一處安身之地,它更是一個可以將身心放松,可以踏實依托的地方。
無負擔(dān)的購房自然是最好不過,但是在房價飛漲的今天,房子的社會屬性凸顯,它不僅充當家的角色,還帶有了可投資性強,回報率高的特點。這就使得一部分人即便做房奴,也做得心甘情愿。
誰都知道一朝當房奴,也許就意味著今后十年的生活負重要加倍。可是,從2002年至今十年間,淄博這樣的三線城市房奴比例都變得越來越高。是什么原因讓人們主動給生活加碼加重,選擇死心塌地做房奴呢?
別無他選 老房奴心甘情愿再入樓市
孫先生十年前在張店買了一套兩居室,月供連年看漲。但隨著周邊配套的日漸成熟,兩居室也加快升值。05年,他又選擇性的投資了一套周村的房子,背上了兩重房奴的擔(dān)子。今年,孫先生還清兩套房的貸款,進入“無債一身輕”的狀態(tài),而此前買的兩居室價格翻番,時不時就有中介打電話來問房子。從房價上漲中嘗到甜頭的林先生再次出發(fā)當了房奴,在桓臺又買了一套房。
雖然開始還債生活,但他心甘情愿:“10年間,淄博房價上漲迅猛,遠高于工資上漲幅度,這說明買房是保值的。”對于生于上世紀60年代,即將退休的孫先生來說,如今買房保值升值主要還是為了老有所養(yǎng)。他就是抱著這樣一種心態(tài),“股票基金什么的以前也買過,不是被套就是虧得血本無歸,這房子再怎么樣也不會貶值到什么地步。”
投資升值賺一筆 新房奴主動出擊搏一把
與孫先生養(yǎng)老保值派不同,30歲的黃女士則是投資升值派,她心里還默默盤算著將來孩子上學(xué)要就近買房的事情。
早在2006年,黃女士在桓臺買了一套64平方米的小公寓作為投資,當時每平還不到1500元。而在2011年,這套房子以4700元/平方米賣出,小賺了一筆。今年,家有2歲寶寶的黃女士以每平方米6800元的價格,在張店市區(qū)買了一套可以落戶的學(xué)區(qū)房,這下孩子的上學(xué)也不用操心了。
在房價低位的時候入市購房,在房價暴漲前實現(xiàn)住房改善,這讓黃女士為自己正確入市時間感到自豪。其實,黃女士也還有投資基金股票以及入股其他實業(yè),但她始終對房子難以割舍。“基金股票對一般市民來說過于專業(yè),門檻比較高,而房子買了人也比較踏實。”
據(jù)小編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2012年的購房者中上世紀80年代前、二次以上購房者占到兩成左右。他們中很多人曾是首批房奴,現(xiàn)在已將投資的目光轉(zhuǎn)向了商鋪、別墅。而對于保值型需求,他們對價格接受度較低,一般只接受百萬元以內(nèi)的房產(chǎn)作為保值渠道,并且集中在城區(qū)周邊、商業(yè)地產(chǎn)等“不限購”領(lǐng)域。社會留給群眾的比較靠譜的投資渠道實在是太狹窄了,股市、基金等市場疲軟,普通市民缺少其他保值升值的穩(wěn)定投資渠道。
但與此同時,房產(chǎn)投資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過去,想要投資房產(chǎn)還像前些年那樣賺快錢確實太不實際。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開辟多樣化、可信賴的投資渠道,使財富和資金得到有序的分流,社會經(jīng)濟才會更加健康理性。
首批房奴和后繼房奴不斷涌入樓市,最根本原因還是住房這個最基本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滿足,房價也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我們希望“住有所居”能不再是一個目標,“收入倍增”不再只是一項惠民計劃。但愿“做房奴”這件事不會成為下一代國人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