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產三巨頭”萬科[簡介 最新動態(tài)]董事長王石、華遠地產[簡介 最新動態(tài)]董事長任志強及SOHO中國[簡介 最新動態(tài)]董事長潘石屹,罕見地在同一時間段表達了對中國樓市泡沫的看法。
其中,王石再度警示“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潘石屹雖然不否認樓市有泡沫,卻認為“泡沫可能在三五年內會被消化”,任志強則一如既往堅持“中國房地產市場沒有泡沫,市場要是有泡沫早就出現(xiàn)了”。
三人觀點迥異的背后,凸顯了業(yè)內對中國經(jīng)濟及樓市走勢的巨大分歧。
泡沫之爭
4月5日,王石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席會議時,重申了他早前接受美國CBS新聞欄目《60分鐘》中的觀點:“中國樓市存在泡沫,非常危險。如果破裂,將是一場災難。”
而潘石屹在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時公開表示,盡管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但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泡沫很有可能在三五年內會被消化。
潘石屹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基于未來數(shù)年中國經(jīng)濟保持較高速度增長。他認為,目前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健康,所以房地產市場也會健康發(fā)展;如經(jīng)濟衰退,GDP增速放緩至5%-6%,那么房地產一定發(fā)展不起來。
對于老潘的觀點,任志強“堅決”予以反擊:“(能消化的泡沫)不是泡沫,泡沫破了才叫泡沫,沒有破就不叫泡沫。”
任志強認為,樓市調控就像攪動啤酒,會攪出一些沫來,這大概就是有人說的泡沫,但它顯然是啤酒的合理成分。
“地方政府壟斷土地,要不然就不賣地,要不然就賣高價。如果政府不改變土地供應制度,樓市就不會出現(xiàn)泡沫。”他進而反問:“如果買的人多,供應的東西少,怎么會出現(xiàn)泡沫呢?”
但任志強又稱,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屬于半市場化,這種半市場化就有可能在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泡沫。
隨著“國五條”地方細則落地,“限購、限價”為主的行政化調控手段不斷升級。業(yè)內普遍對這些行政手段的執(zhí)行效果表示懷疑。有分析稱,行政化調控的副作用將會加速房地產市場周期的惡性循環(huán),并不能真正解決房價過快上漲的難題,風險延后并擴大的可能性將會增加。
關鍵指標存疑
實際上,關于中國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論,已持續(xù)了十年之久。
早在2002年7月,時任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發(fā)展研究室主任的易憲容就曾挑起泡沫之爭。兩年后,知名經(jīng)濟學家謝國忠加入爭論,使得論戰(zhàn)掀起了更大的波瀾。
2007年,王石曾公開表示房地產市場已經(jīng)存在泡沫。王石認為,當房地產的價格上升速度長期快過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之時,泡沫便會產生。他曾判斷當時的房價已上漲過快,并預言中國樓市泡沫會有破滅的一天。
樓市是否存在泡沫,實際上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但業(yè)內人士認為,有幾個基礎指標非常關鍵,即房價收入比、租金回報率、房地產投資與房價增長速度、房屋空置率等。但是圍繞這幾個指標,業(yè)內人士產生了很大分歧。
對于最關鍵的指標房價收入比,國際慣例是在3至6倍。有報告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早已超過12倍以上。
王石近日對“中國樓市存在泡沫”的表態(tài),與他認為中國目前房價收入比過高的判斷不無關系。他舉例稱,上海的普通居民買房需要支付的房款可能是其收入的45倍以上。
但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分析,中國人擁有相當多的“灰色收入”,在計算房價收入比時,如果不計算這一部分,就不實事求是。“這些年房地產市場價格的走高是由非?,F(xiàn)實的購買力決定的。”
至于另一衡量樓市泡沫的指標房屋空置率,盡管存在數(shù)黑燈、查電表等統(tǒng)計方法,但由于缺乏權威數(shù)據(jù),至今是一筆“糊涂賬”。
多年來,官方一直回避公布房屋空置情況的相關數(shù)據(jù),有報告稱,一線城市存量房空置率在2010年已超過20%,多個二三線城市近幾年的房屋空置率也在持續(xù)攀升。
此外,鏈家地產、滿堂紅等機構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北京、上海、廣州的二手住宅的租金回報率分別約在2.3%、2.5%和3.1%,處于較低水平。
“樓市泡沫是否存在,大家已經(jīng)心中有數(shù)。目前應關注泡沫在新一輪調控下將如何變化,是越吹越大,還是會消化。”一家華南房企市場調研部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他所接觸的開發(fā)商的普遍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