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那么,如何進行房產稅改革? 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指出,房產稅改革應以永續(xù)使用權和繼承權換取征稅權,按照這樣的思路去設計具體的房地產稅征收政策和過渡方案,才能兼顧政府,企業(yè),和高、中、低不同收入人群各自的利益,實現(xiàn)較為平穩(wěn)的過渡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周天勇首先指出,從目前地方財政收入的正規(guī)渠道看,增值稅75%歸中央,營業(yè)稅改革為增值稅后,如果沒有新的稅種,未來地方財政收入在全部財政收入中的比例將進一步下降,幾乎沒有穩(wěn)定的稅收收入。地方政府目前的開支,除稅收部分外,65%~75%來自于賣地、收費和借債。地方財政中,2010~2012年三年土地出讓金收入為年均3萬億元,已高達地方政府年收入的40%~50%,有的地區(qū)更高。而且,從歷史的更長時間看,年度間收入很不穩(wěn)定;從未來看,城市化的進程總有一天將基本完成,賣地財政也將終結。并且,目前的土地財政,形成地方政府擴大城區(qū)、大上項目、強征強拆、壟斷出讓、推高房價、實業(yè)趨落、房地產泡沫等一系列問題。那么,如何改革呢?
一些學者不主張房地產稅改革,而是進行微調,在其他方面開源節(jié)流。但是,周天勇認為這種思路會遇到體制和社會格局的變化所帶來的問題:(1)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部署的農村土地體制改革,農民同地同價,減少征地范圍;(2)強調用地紅線、用途規(guī)劃管制,約束政府用地;(3)農民抵制強拆強征,征地難度越來越大。結果就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將大幅度下降,并越來越少,征地囤地儲備抵押給銀行借債的行為也將受到限制,其他借債行為也會因債務審計和考核大大減少。一方面,地方政府財政將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行政公務經費緊張,交通補助等公共服務開支將縮減,生態(tài)保護環(huán)境污染支出將不保,低收入人員保障將受到影響,城鎮(zhèn)基礎設施無法建設和維護;另一方面,住宅投資性需求也無法抑制,房價繼續(xù)快速上漲。
目前研究開征房產稅另一個方案的思路是:居民住宅年期不永續(xù)化,基本居住消費部分免征房產稅,對多套房累進開征房產稅,對企業(yè)開征房地產稅。具體表現(xiàn)為: (1)現(xiàn)有土地管理法使用年限40~70年,到期重新申請,按照使用期結束時的價格交納出讓金后可繼續(xù)使用,否則國家收回土地使用權和地面建筑。(2)住宅法定面積,或者第一套不征,從第二套起,按市價累進征收。比如,一居民在北京有四套住宅,都為150平方米,價格均為5萬元。第二套按市價2%征收,則 需交稅金15萬元;第三套按市價3%征收,需交稅金22.5萬元;第四套住宅,按4%稅率征收,需交30萬元。這個方案的結果是:(1)開征房產稅的前幾年中,由于累進征稅,加上房產稅擠出住宅交易,地方財政房產稅和房地產交易稅收入大幅度增加。(2)房產稅開征后,為了降低持有成本,多套房的居民將二套以上拋出,其一,使地方政府的房產稅減少,如果大部分都將一套以上房拋出,只保留居住房,由于第一套免稅,政府 住宅房產稅部分又陷入枯竭;其二,如果僅開征企業(yè)的房地產稅,稅收負擔就會全部壓在企業(yè)身上,稅負過重會影響企業(yè)經營和就業(yè)崗位的穩(wěn)定和增加;其三,房屋 供應量大增,房價下跌,可能使銀行壞賬增加,金融風險加大,政府房產稅征稅價格水平也下降,收入也會減少。(3)城鎮(zhèn)居民基本消費住宅不交房產稅,二套要 交稅,不論是一套還是多套,都只是在規(guī)定期限內有使用產權,過期不補則土地和建筑物無償收歸國有。
按照這種思路,一是雖然無損基本居住居民,但持有多套房的中產階層財富再分配過猛,將嚴重損害中產階層利益,不利于中產階層的擴大;二是中產階層拋完一套以上房產后,居住房產方面失去了地方財政的穩(wěn)定稅源,不符合“居住并有房屋財產,政府就要提供公共服務,居住人相對應需要交納稅收”這一原則。這種思路方案的改革,雖然易于啟動,但是后患無窮。
周天勇進一步指出,房產稅改革不啟動,或者基本居住消費部分不改革而對多套房累進進行大改,這兩種思路,都是行不通的。正確的思路應該是:以永續(xù)使用權和繼承權換取征稅權。土地所有制改革的方向,是全部國有、永續(xù)使用,對全部土地進行發(fā)證確權;區(qū)分消費與投資并按居住面積分類征稅;根據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對消費性住宅征稅,并且分六年逐步征收到位;根據市價對投資性房產進行征稅;對于原本征收了高額土地出讓金的部分土地先征后退、避免重復征稅。按照這樣的思路去設計具體的房地產稅征收政策和過渡方案,才能兼顧政府,企業(yè),和高、中、低不同收入人群各自的利益,實現(xiàn)較為平穩(wěn)的過渡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免責聲明:凡本站注明 “來自:XXX(非家在臨沂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本站新聞中心,郵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