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9日消息(記者張明浩)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幾年,國內城市房價的飆漲讓很多年輕人“望房興嘆”。日前,國家統(tǒng)計局對外發(fā)布的一組關于全國人均住房面積的數據引發(fā)了大家的廣泛討論。這篇題為《居民收入持續(xù)較快增長,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文章稱,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40.8平方米。
也就是說,如果以40.8平方米的人均居住面積做粗略計算,可以大致得出結論,我國平均每戶家庭的居住面積約為123.2平米,要大過英國、德國、荷蘭等絕大部分歐洲國家。不少網友表示,自己“被平均了”。那么,這一看起來十分光鮮的數據實際參考價值如何?
日前,國家統(tǒng)計局在官網發(fā)布了一篇題為《居民收入持續(xù)較快增長,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文章稱,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40.8平方米。再參考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2015年發(fā)布的《中國家庭發(fā)展報告》,我國家庭的戶均人數3.02計算,可以大致得出結論,我國平均每戶家庭的居住面積約為123.2平米。對此,很多網友感嘆抱怨“被平均”。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副主任任強表示,數據統(tǒng)計是否準確,要看具體數據抽樣的分布情況等因素,“我國區(qū)域差異很大,難免可能存在‘被平均’。”
根據發(fā)布數據細分城鄉(xiāng)來看,2016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36.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45.8平方米。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分析,農村的平均住房水平肯定比城市要高,所以平均下來數據變大。
房地產研究員尹霄飛進一步介紹,以江浙為例,統(tǒng)計局的抽樣數據有可能高估了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的人均實際居住面積。上海和南京基本上人均住房面積在33平方米左右,這個數據比江浙一帶高。所以數據是總體趨勢,不能代表一個區(qū)域地方水平。
對于本次數據引起的爭議,不少網友認為,大家關注的不僅僅是數據真實性的問題。有網友建議,統(tǒng)計數據公布時,要轉變思維,不能只報喜不報憂。調查研究應該少做一些人均、多看一些差距,多看看人均背后究竟有多少“不均”。同時,也有專家指出,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和諧局面的締造,也絕不是靠表面的樂觀數據所能支撐,只有正視差距、正視問題,人們才能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真正出路。
免責聲明:凡本站注明 “來自:XXX(非家在臨沂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本站新聞中心,郵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