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正在開展一場“拉網式”的整頓。
深圳2月初發(fā)了全市3595個小區(qū)二手房參考價,對不少熱門小區(qū)來說,住建局給出的參考價,幾乎相當于市場價的7折。
隨后,官方確認:二手房參考價一年發(fā)一次,中介掛牌價不能超過這個價格,銀行將根據參考價放貸。
根據2月22號證券時報的報道,光大深圳分行已經確認,會根據參考價放貸。
這一招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限價的政策有很多,但銀行根據參考價來放貸,就意味著房產評估值和市值同樣也要打7折,即便業(yè)主和購房者私下通過雙合同來規(guī)避,照樣少不了巨額的現金首付。
也就是說,二手房參考價直接打掉了熱門小區(qū)房源的“金融屬性”,強行“去杠桿”。
2月20日,深圳又追加政策補丁,離婚分割房產給無資格一方,另一方3年內不得在深購房,按照最新的補丁政策,如果通過離婚析產的方式,把房子分割給無購房資格一方,則有購房資格一方3年內也不能再買房。
在廣州,四大行的利率已經全線上調,首套利率為5.2%、二套利率為5.4%。比如光大銀行,首套房貸利率就直接從上月的加點25bp直接加點到了75bp,大漲50個基點,二套也直接上調35個基點。
上海發(fā)了一份意見,封堵假離婚,對增值稅的“2改5”,即將個人對外銷售住房增值稅征免年限從2年提高至5年。
杭州發(fā)布通知,目標直指“打新熱”,落戶未滿5年限購套數從2套降為1套,且房子贈與他人需滿3年后才有購房資格;在限售方面,中簽率低于10%的樓盤,產證滿5年才可出售。
在北京,已經開始要求銀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fā)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guī)性開展全面自查。
南至珠三角,東至長三角,北至京津冀,這張“網”拉得足夠大,力度也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21年以來,各地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已經累計達60余次。具體而言,2月上旬各地房地產調控超過20次,1月累計發(fā)布房地產調控政策超過40次。
如此高頻率的調控措施,還是在年初短短一個月內出現的,按常理,春節(jié)期間是政策的“清淡期”,今年卻很反常,從南到北,全國幾乎同步“加碼”。
本輪“調控潮”還有個鮮明的特點:銀行開始“切割”房貸了。
先是央行出手,1月份開始實施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給每一家銀行規(guī)定了“房地產貸款余額占比”和“個人房貸余額占比”。
比如,六大國有大行(工農中建、郵政、交通)、國家開發(fā)銀行為第一檔,兩個上限分別為40%和32.5%,在5檔中最高,這個集中度管理制度,藍白已經解讀過很多次,這里就不贅述。
隨后,廣州銀行業(yè)被當地金融監(jiān)管窗口指導,個人按揭貸款被“雙管控”:要求新增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不能超過12.6%,每個月新增個人住房貸款額度不能超過2020年10月、11月、12月三個月(四季度)的平均放款額度
上海地區(qū)的大行也已經出現額度用完,本月停貸的現象。此外,工商銀行面向上海地區(qū)的、購買一手二手及法拍房等個人住宅(商用除外)中所繳納稅費的分期貸款產品正被全面叫停。
合肥多家銀行二手房業(yè)務出現調整,交行、渤海銀行已暫停二手房貸款業(yè)務,具體恢復時間待定。除此之外,大部分銀行放款時間都比較慢,比如建設銀行,最慢要半年;工商銀行、招商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表示,放款時間在3個月左右。
不光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房貸,就連涉及“房產抵押”的經營貸,也開始全面排查。
經營貸,本來是提供給中小企業(yè)主的優(yōu)惠扶持措施,但很多投機客卻想辦法貸出來再買房。
有媒體曾梳理過流入樓市的路徑:先為客戶注冊或過戶一家公司,并偽造經營流水,讓客戶“變身”經營者。然后找墊資公司為客戶提供一筆過橋資金來全款買房。待房子過戶到購房者名下后,再將房子作為抵押物,向銀行申請經營貸來償還過橋資金。
名下注冊公司,找過橋資金,全款買房,把房子抵押出去,把高利率的房貸給置換掉,換成低利率、長期限的經營貸,這樣的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
要阻止這種漏洞,還是要從銀行的“供給端”入手。
近期,上海、北京都要求嚴格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防止借款人通過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渠道違規(guī)獲取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資金。
多數銀行個貸業(yè)務經理也都確認,在監(jiān)管加強的背景下,近期經營貸利率有所上調:“之前利率是4.35%,現在普遍是4.65%,4.35%理論上也可以做,但是審核趨嚴之后,幾乎沒有人能達到這個條件。”
房貸對銀行來說究竟有多重要?
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48.83萬億元,同比增長12.8%,比上季末低0.3個百分點,連續(xù) 26個月回落,前三季度增加4.42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27.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 6.8個百分點。
與48萬億房貸做“切割”,這需要銀行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從近期的限房貸、限經營貸的措施來看,金融體系已經表現出了堅定的態(tài)度。
央媒《經濟參考報》2月23日發(fā)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房地產金融監(jiān)管政策意在建立長效機制,調控政策將持續(xù)從嚴》,梳理了近期樓市調控的軌跡,文中還透露了未來房地產市場的“風向”。
文章指出:房價漲跌與涉房貸款增速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未來住房金融調控將更聚焦重點城市,突出結構性特點,而非“一刀切”。未來政策主線重在建立規(guī)范和長效機制,會取得比以往注重金融總量調控更好的政策效果。
也就是說,未來樓市會出現兩個趨勢。
1,熱點城市諸如京滬廣深、長三角珠三角的強二線城市,環(huán)滬、環(huán)深炒作風氣較重的三四線城市,會成為調控的重點瞄準對象。
2,建立“長效機制”,才是政策背后的意圖。
以前調控,控的是現狀,控的是銀行存量,措施一籮筐,一陣風過后,絲毫不影響房產作為優(yōu)質抵押品的“真香”地位,銀行、房企、購房者,都甘之若飴。
但近兩年來,政策越來越傾向從供給、需求、金融多個角度出手,而不只是提高限購門檻,大規(guī)模供應保障房和公租房,放寬落戶,集體土地入市,遏制假離婚,包括銀行跟“房貸”做切割,都是創(chuàng)新性的舉措。
對樓市來說,土地是供給,租賃是渠道,房貸是金融,只有多個方面共同入手,才能把隱患“消弭于無形”。
免責聲明:凡本站注明 “來自:XXX(非家在臨沂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本站新聞中心,郵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