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的樓價比美國貴,這已經不是新聞了。但從趨勢上看,中國的樓市還會漲,而且會漲得很離譜,因為物極必反,股市和樓市的資產泡沫不達到極限是不會破滅的,這是每個國家都經歷過的非理性繁榮?! ?/p>
中美房價之比較
2008年10月我曾經在央視講過一次美國樓市,那時還看不到止跌的跡象,一年之后,美國樓市已止跌企穩(wěn)。以2200平方英尺的中等獨棟住宅為比較基準,目前價格最貴的城市(不含紐約市)多半都在加州:南加州海濱城市拉荷雅排名第一,售價2125000美元;好萊塢明星云集的比佛利排名第二,1981750美元;圣塔莫尼卡排名第五,1469120美元;舊金山第六,1363250美元。在統(tǒng)計比較的310個城市中,有84個城市的房價低于20萬美元,其中最便宜的是密歇根州的格雷琳市,還不到11.3萬美元。310個城市獨棟住宅的平均價格跌到36.3萬多美元,折合人民幣每棟約248萬,每平方米約1.2萬元人民幣。
上述統(tǒng)計不包括紐約的公寓,而中國的城市住宅以公寓為主,可比性較高的是紐約的公寓。曼哈頓的高檔公寓較多的房型有三類,單間(Studio)50-60平米,現在售價約60萬美元;一居室公寓的售價80萬美元左右;兩居室公寓的售價降到120萬美元左右。這個價格低于北京CBD的高檔公寓,和上海陸家嘴地區(qū)的可比房價相差無幾。
美國家庭以獨棟住宅為主,和中國樓市相比最大的差異是占地的所有權,因為中國的住宅用地是70年的租約,美國住宅的占地和房子都屬于你。乍看起來是中國不合理,租地還賣這么貴!但美國的住宅要交財產稅(Property Tax),美國加州是每年1.3%,新區(qū)還要再加上1%,合計是2.3%。中國的住宅只交物業(yè)費,大致相當于美國的社區(qū)管理費。房產的財產稅1.3%看起來不多,若按復利計算,51年就超過了購房款,比70年的租約還要少19年。若以2.3%的稅率計算復利,30年就接近購房款,比70年的租約少了近40年!所以還是中國的70年租約比較劃算?! ?/p>
中美樓市另外一個很大的差別是住宅面積的計算,中國住宅的計價單位是建筑面積,別墅也不例外,車庫和地下室都算面積。這和美國相比就有很大出入了,因為美國住宅的計價單位是“地毯面積”,類似于我們說的“套內面積”。獨棟別墅的地下室和車庫等附加的使用面積都不算在總價之內,一般說來,美國2200平方英尺的中等獨棟住宅面積按中國的算法就是300多平米。
在美國加州的大洛杉磯地區(qū),除了比佛利和新港市等豪宅區(qū),一般中產階層居住的房子并不很貴,以洛杉磯市為中心,在相當于北京五環(huán)至六環(huán)的位置,地毯面積三四百平米的別墅,占地1-2中國畝,房價比2007年的最高點下跌了一半左右,現在從銀行手里接手下來的價格是30萬-35萬美元,折合80-100美元一平方英尺,換算成人民幣就是每平米6000元左右。這樣的獨棟住宅,開車到市中心不堵車也就40多分鐘,有三個車庫,4-5個臥室,有的還背靠高爾夫球場,可以在40-50平米的大陽臺上享受球場綠蔭,而同類可比的上海別墅(比如美蘭湖),價格就要高出3倍以上!在洛杉磯郊區(qū)可以和上海佘山地區(qū)相比的高爾夫別墅價格,低價位的在100萬-120萬美元,高價位的在300萬-400萬美元,在上海佘山可比的同類別墅就是3000萬到一億元人民幣以上,也差不多是3倍以上的價格。加州是美國房價最高的地區(qū)之一,全美十大最高房價的城市中加州占了8個,所以用加州房價和上海房價比較是有代表性的。
中美房價走勢之比較
美國的住宅是消費品,在美國的消費物價指數(CPI)統(tǒng)計中,住宅占比高達42%。金融危機對美國樓市的打擊非常之大,據統(tǒng)計,全美用銀行按揭貸款買房子的有1200多萬戶家庭,現在超過20%即250萬戶左右喪失了抵押品贖回權,成為銀行的“法拍屋”和“短售屋”,這還不包括尚未被銀行收走的“泡湯屋”,即房價低于貸款額的住宅?! ?/p>
美國的住宅絕大部分是自住的,價格主要取決于租金回報率和家庭收入。即使是在美國2007年房價最高之時,全美中等獨棟住宅的房價也就是中等家庭年收入的4倍左右,現在下降到3倍以下。中等家庭的房貸支出占稅前收入的比重在2007年平均為23%,現在下降到20%。今年下半年美國房市逐漸企穩(wěn),抄底買房的人多了一些,但依然是以自住為主,據統(tǒng)計,投資性購房的比例約為15%。按照租金回報率計算,上述洛杉磯郊區(qū)30萬-35萬美元的獨棟住宅現在月租金在2000-2500美元區(qū)間,即10-12年的租金投資回報率。中國樓市就不同了,70個城市的平均租金投資回報率約為30年,上海杭州地區(qū)更高達40年以上,所以有專家判斷中國樓市暴跌在即,樓市泡沫已經是吹彈可破了?! ?/p>
的確,無論是從租金的投資回報率還是居民的收入房貸比,我們都看不到中國城市房價的合理性。但是從房產的投資屬性看,決定房價的既不是本土的工資收入,也不是當地的租金水平,而是外來人口和投資資金的凈流入。在中國的多數城市中,住宅的購買者近80%為外來人口,首付資金的來源近80%不是工薪收入。今年8月8日上海浦東星河灣開盤,當日銷售超過40億,264棟千萬級高檔公寓在幾個小時內一搶而空,刷新了世界房地產業(yè)的單日銷售紀錄。易居(博客)中國的房地產研究院對當日購房者所做的定量分析(附圖)說明:82%的購房者是年齡在45歲以下的人,77%的購房者不是上海本地人。購房者的年齡結構很能說明問題,35歲以下的占24%,36-40歲和41-45歲的各占28%,可想而知,這個年齡結構又不在上海工作的群體,主要是“富二代”、投資者或企業(yè)家!所以中國城市的房價不是由本地的工薪收入和租金回報率決定的,而是由外來人口和外部資金的流入決定的,投資性購房的占比估計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