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本市西五環(huán)、大望路等多地連續(xù)發(fā)生熱力管泄漏、自來水管爆裂等地下管線事件,加上去年發(fā)生的熱水井燙死人、空調井淹死兒童等事故,引發(fā)社會各界對全市地下管網的廣泛關注,其現狀如何?在鋪設和管理中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記者近日對有關部門進行了深入走訪,發(fā)現本市地下管網目前普遍存在著產權不清、缺乏保養(yǎng)、市政施工缺乏統(tǒng)籌等三大問題,同時本市地下管網已經26年沒有進行普查。
調查一
產權不清的“最后一公里”現象
1月12日,本報以“自來水管線最后一公里有望統(tǒng)一管理”為題,報道了自來水管線因為最后一公里的多頭產權,形成“出廠水”符合國家標準但“出管水”卻時有沙粒的現狀。記者經過多方了解發(fā)現,這種管線的“最后一公里”現象(所謂最后一公里即指從水、氣、電等市政主管線到入樓及入戶的支線管)不僅發(fā)生在自來水管線,像熱力管線、燃氣管線以及排水管線等都有所涉及,導致不少隱患存在。
在談到有些小區(qū)“出廠水”與“出管水”水質偏差問題時,市水務局供水處處長胡波并不否認,同時也明確給出了原因:“最后一公里”管線的產權并不歸自來水集團,而是歸屬于產權單位或物業(yè)管理部門,而產權的“多頭”就造成管線改造和維護難以進行,從而導致水質變差。
對于這種“最后一公里”現象,熱力集團、燃氣集團以及排水集團都感同身受。熱力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熱力管線比自來水管線更為復雜,除了入戶線這“最后一公里”產權不歸其所有之外,有些主網與熱力站之間的支線也歸屬于產權單位;而燃氣集團生產運營部經理高順利則指出,從產權劃分上,燃氣管線與自來水管線很相似,入戶的“最后一公里”管線同樣歸于產權單位或物業(yè)公司;對于排水集團來講,更多的困擾在于某一段路由于產權分屬不同單位而產生斷頭路,進而產生斷頭管。
“最后一公里”現象能產生何種危害呢?“如果發(fā)生故障的管線剛好歸于產權單位,由于涉及維修費用,就很容易造成拖延,很多時候就只能讓管線帶病運行,小范圍修修補補。”熱力集團相關負責人有些無奈。而斷頭管的形成,必將造成積水點的出現。同時一些沒有納入排水集團管理范疇的公共排水設施也會因為年久失管、井蓋丟失而隱患重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因為涉及產權劃分、國有資產分配以及給予補貼等很多政策問題,目前水、電、氣、熱等各方雖明知問題,但對于“最后一公里”的管理機制都乏策可陳。
調查二
被腐蝕管道“帶病運行”
1月12日凌晨1點,西五環(huán)外金安橋處供熱管線爆裂,截至昨日12點45分,管線搶修完畢。受此次停熱事故影響的80萬平方米居民,于昨日15點45分全面恢復供熱。據悉,該事故是近年來最大的一起熱力管線爆裂事故,波及范圍也是最大的一次。
據了解,該熱力管線隸屬北京熱力集團,經過緊急搶修和排查,事故原因初步判定為管道被腐蝕,導致管道產生漏點。
在分析管道腐蝕的原因時,市熱力集團相關負責人昨天對記者表示,雨水、自然氧化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腐蝕,與自來水、燃氣等管線比較,熱力管線更易受到腐蝕。該負責人也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巡查力度,將通過新式設備無損檢測或采取破保溫層檢測等方式檢測管線漏點。據悉,熱力集團2013年管網消隱的計劃仍在制定當中。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各類管線因缺乏保養(yǎng)導致腐蝕而“帶病運行”的情況在全市管網中為數不少。
調查三
缺乏統(tǒng)籌導致管網“崩盤”
1月9日凌晨3點,朝陽區(qū)大望路十字路口北側發(fā)生的自來水管爆裂是連日來的又一起典型管線事故,當時,大量清水涌出路面,漫延近百米。由于路面結冰凝凍,導致早高峰時該路段極為擁堵。7點多京通快速路進京方向大望橋出口一度封閉,7點40分左右,四惠采取了交通管理措施,雖然在8點左右大望路路口的交通管制已經解除,但還是造成了很多經行的公車晚點。10點30分,漏水的管道被找到,一根直徑600毫米的管線管道底部出現了裂縫。之后,經過14小時的奮戰(zhàn),終于在17點30分晚高峰來臨前,搶修完成。
市自來水集團相關負責人昨天在分析水管爆裂的原因時表示,這次事故與附近的市政施工導致泥土沉降以及持續(xù)低溫天氣而使管道漲縮有關。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各類管網遭到第三方施工破壞的事故均時有發(fā)生。據燃氣集團統(tǒng)計,因第三方施工而造成燃氣泄漏事故已經占到漏氣事故的三成,僅2011年就高達100余起。據介紹,目前的各類管線事故中,由于施工導致的“崩盤”情況占有很大數量。
對話
“北京上一次管線普查還是1986年”
對話人:北京城市建設檔案館負責人
記者:目前關于本市地下管線的最新數據有哪些?
負責人: 目前本市的市政管線電信、燃氣、自來水的檔案管理比較完整,熱力管線的檔案缺口最大。其原因主要是熱力管線的建設周期較長,而往往新建住宅尚未進行檔案移交就先供熱,從而影響了最新管線現狀的掌握。
記者:對于管線的數據缺失有何對策?
負責人:新建管線檔案可以隨著現行的竣工備案管理制度得到解決,如果歷史遺留的管線檔案缺口問題不解決,還將威脅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對于歷史缺口檔案,將采取兩種辦法。一是向社會征集,2011年即采用這種辦法進行了試點,解決了燃氣70%的歷史資料缺失問題。二是全市普查地下管線,本市上一次地下管線普查還是在1986年,隨著城市建設管理的強化,再次普查已經迫在眉睫。文/本報記者 梁琦
一線說法
管線維護班長眼中的“管線之亂”
58歲的燃氣集團第三分公司運行維護二所運行四班班長張德海被稱為通州燃氣管網的“活地圖”,他經常會被請到各施工現場,替對方尋找燃氣管線的位置。讓張德海描述一下地下管網的復雜程度,張德海說,反正地下集中了燃氣管、自來水管、熱力管以及污水管等種種,一般污水管會埋得比較深,在地下4-6米處,而燃氣管、自來水管等埋深基本在1.5米-2米,對各類管線從上到下排序,“那要看誰先埋在那兒的,后埋的就要錯開先埋的,再下挖個15-30厘米,專業(yè)術語上來講就是各管線間要有‘高程’。”
據張德海介紹,每年新的施工都不少,僅從他手里開出的施工配合單就會有四五十份,“所謂施工配合單,就是要簽訂協(xié)議,告知對方燃氣管線在哪兒,如果埋深與燃氣管重合,就要注意修改設計。”
“最重要的是,即使照圖紙查,也未必找得著。像2011年6月通朝大街果園環(huán)島的帶氣接線作業(yè)中,需要挖探坑找出帶氣燃氣管線的位置,但在圖紙上標注的當年的小路如今變成了大馬路,對著圖紙怎么找也找不到,后來才把我找去了。”張德海指出,“管線的圖紙確實應該實時更新,不然就失去圖紙的意義了。”
權威訪談
“地下管線有多少?
現在沒有準確數據”
對話人: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管線管理處處長 吳其偉
記者:北京的地下管線有沒有一個部門進行統(tǒng)籌協(xié)調,市政市容委負責這個工作嗎?
吳其偉:管線的建設,是由發(fā)改委投資、規(guī)劃委規(guī)劃、建委管施工過程、路政管理道路施工,關系多重復雜。
市政市容委主要是綜合協(xié)調地下管線,主要解決管線與管線、管線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比如各種管線都存在受外力破壞、施工過程中管線打漏問題。我的單位不是各種管線的行業(yè)主管部門,對各類管線權屬部門的人員、經費、業(yè)務都不涉及。比如水務局負責管理的四種水的管線以及燃氣、熱力都有自己的管線。
記者:有沒有辦法盡量減少挖斷管線這樣的事故發(fā)生?
吳其偉:市政市容委沒有強制的手段。這兩年來,市政市容委搭建了一個服務平臺,誰要挖掘施工,誰給我們信息,我們協(xié)調各管線單位配合施工。基本情況是,施工單位肯定是不希望挖斷管線,而管線單位不知道施工狀況,市政市容委就是負責這種事情的溝通。
記者:北京的地下管線給大家的感覺是比較混亂,事實情況是什么樣?
吳其偉:你說混亂我不太同意,你說不混亂我也不同意,當前本市地下管線的確存在信息不全、不準的問題。關鍵問題是誰的管線就是誰負責,要有權屬主管。
現在市場化進程加快,地下管線權屬單位非常多,比如水務局、廣電局等等,各管自己一攤。管線從前期施工開始,就要按照規(guī)劃委要求,辦理手續(xù)前要把地下物弄得很清楚。一旦出現被挖斷等問題,就要立即進入應急搶險。管線是誰的,誰就應該管到底。
記者:北京的地下管線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北京有沒有摸清地下管線的分布和數量?
吳其偉:地下管線到底有多少,現在沒有單位能給出一個相對準確的數據。我認為應該有一個部門做這件事。這一兩年市政市容委正在建立地下管線的統(tǒng)計制度,不過這種統(tǒng)計,也只是把數量、長度搞清楚,不是普查所有的相關數量,并且不涉及管線分布情況。
記者:什么時候能弄清楚地下管線的情況?
吳其偉:你說弄清楚的話……這比較難……因為地下管線歷史太悠久了,當初地下管線建設時沒有檔案要求,現在檔案收集不齊,企業(yè)又不交。這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的問題,有好多技術因素。
記者:前不久召開的市委全會提出北京要在2013年建立地下管線精細化綜合管理體系,您認為應該如何建設呢?
吳其偉:目前我們正在考慮建設這個體系,怎么建?這個體系里都有什么要素?這是需要亟待解決的。當然,這個體系一定是要包含那些管線所屬部門的職責,市政市容委將在其中起到協(xié)調作用。
免責聲明:凡本站注明 “來自:XXX(非家在臨沂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本站新聞中心,郵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