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就是房子的奴隸,工作賺的錢不是為養(yǎng)老婆、兒子,而是為了養(yǎng)房子。他們不輕易換工作,不感娛樂、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失業(yè)……
中國:房奴成雙配對
為了攢夠買房子的首付款,趕快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然后兩個人發(fā)動各自的父母拿出所有的積蓄,并發(fā)動所有的親戚朋友,能借多少錢就借多少錢,他們生活中的每一分鐘都是為了籌錢。
28歲的鄧女士夫婦很喜歡孩子,但目前的經(jīng)濟狀況讓兩人無從“下手”。“很簡單的裝修花完了我倆所有的積蓄,根本沒有為未來的孩子存下錢來,怎敢輕易懷孕生子?”
美國:要房子還是ipod?
他們的日子充滿了類似下面的思考:“我是想要一杯咖啡,還是要一套房子?是想要iPod,還是一套房子?我需要的是放煎鍋的空間,還是一個煎鍋?我是需要一場夢幻般的婚禮,還是一個能夠居住的場所?……”
年收入8、9萬美元的女孩子,咬牙存了一年的錢,期間付出的代價是:“不買高價果汁之類的奢侈品,外出就餐首選墨西哥餐因為有免費的炸薯條和廉價的小菜,不得不添置衣物的時候,只光顧最廉價的品牌,實在不行,就買打折布料自己當裁縫……”
德國:不讓老百姓當“房奴”
德國郵政大廈
德國的房價和地價都很貴,如果完全靠自掏腰包,普通家庭都負擔不起。德國政府的做法是,盡量讓所有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住房成本,而不是讓老百姓變成“房奴”。
桑德娜是一個單身公務員。她每天只工作半天,稅后月收入只有900歐元。盡管這樣,她還是買了一套50平方米的住房。按照其收入情況,政府讓她每月只需償還400歐元即可。她說:“再扣掉150歐元伙食費,剩下的錢足夠我生活了。”
荷蘭:租一輩子也可以
荷蘭風光
荷蘭人對結不結婚并不看重,兩個人住在一起,也就相當于是夫妻了,小孩照生,沒有房子也不要緊,因為社會福利好,不需要考慮老了怎了辦,也不需要考慮沒工作怎么辦。反正不會吃不起飯,住不起房。女孩子不會因為錢跟一個自己不愛的人結婚,所以歐洲的夫妻關系都很近,她們不會像中國女人那樣,為了找個碗飯或為了好吃懶做而嫁個有錢人。
新加坡:買房基本沒有經(jīng)濟壓力
新加坡普通人不會考慮這種問題,因為只要順順利利工作,結婚。婚后都可以出首付后買一套房子住,沒有還貸壓力。新加坡公民就算獨身,35歲也可以買一套政府組屋來住。
日本:靠自己不靠父母
一般的年輕人要么租房子,要么住集體宿舍,大公司或者政府機關都為自己的職員提供住宿設施。很多年輕人需要“艱苦奮斗”10年左右,才攢下買房子的首付款。日本的年輕人獨立意識較強,只要自己能夠做到就不會依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