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公租房當成“福利房”
不久前,中國青年報記者在采訪北京首批公開搖號配租的遠洋沁山水公租房項目時,有不少租戶抱怨,“租金還是太貴了,每平方米月租金41元,47平方米一居室租金要1927元,68平方米兩居室要2788元。跟周邊的商品房租金差不多,甚至還要貴一些”。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公租房項目在確定租金時都實行“略低于市場租金”原則。此次住建部出臺的《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也規(guī)定,“公共租賃住房的租金標準應當按照略低于同地段住房市場租金水平的原則確定,并定期調整”。
有觀點認為,當下公租房遇冷的主要原因就是公租房租金相對市場租金沒有優(yōu)勢,公租房應該提供比市價更優(yōu)惠的租金來吸引申請者和提高出租率。
不過,也有專家分析,無論是為了擴大公租房惠及范圍還是維持公租房項目可持續(xù)運營,現階段公租房還是要實行“略低于市場租金”標準。
“如果把公租房當成廉租房和福利房,就違背了公租房的出發(fā)點。”陳杰說,“如果一邊廣開門戶,一邊實行‘低租金’,住進公租房的人都相當于享受公共資源補貼,那對公租房的需求一定會無限膨脹,直到讓商品住房市場完全崩潰的地步。這是在走1998年房改前福利公房的老路,不可能持續(xù)。”
陳杰還解釋,公租房的成本通常包括土地出讓金、拆遷成本、建筑以及裝修成本,“如果租金過低,很可能連‘成本租金’都做不到,銀行貸款的利息都還不上。如果資金始終無法平衡,公租房制度也就無法可持續(xù)發(fā)展。”
還有人認為,如果公租房與市場租賃住房價格差距較大,公租房轉租以及其他利益“尋租”可能就有了空間。陳杰認為,“比如經適房和限價房,為何重重法規(guī)都管不住腐敗和尋租,就是‘價格雙軌制’下存在著巨大利差”。
在陳杰看來,短期之內,公租房的出發(fā)點不是以“價格優(yōu)勢”來立足市場,“公租房的競爭優(yōu)勢是租期穩(wěn)定、安全可靠、帶裝修可拎包入住、可以臨時入戶口、可用住房公積金支付等,而不是去與私人租賃房打‘價格戰(zhàn)’”。同時,“公租房租金也能對市場租賃價格起到一定的調節(jié)和引導作用”。
不過,公租房實行“略低于市場租金”,確實有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承受起來比較困難。記者在采訪中也看到,雖然各地公租房申請標準不一樣,但是在配租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還是傾向先將公租房分配給收入困難家庭,比如北京市公租房住戶就包括一部分本來想申請廉租房但還在輪候中的家庭,而武漢市洪山區(qū)的首批899套公租房中已有超過200戶配租給困難家庭。
“針對特定人群的租金補貼是支持公租房發(fā)展的必要配套政策。”陳杰說。
目前,北京、上海、武漢等地都已經出臺公租房補貼標準。